63365线路检测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汇编
看见学生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
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陈松
我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陈松,现任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主任。从1997年进入学校以来,一直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管理工作,至今已经培养了18届毕业生,主要分布在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知名电子信息企业,其中大多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、管理精英和企业老总。为什么他们发展得这么好?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:他们在思想、品德等素质方面同样出色。回过头我又想,是什么促成了他们优秀综合素质的养成?这在于学校和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,重视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做了一点具体的事情,有一些感悟和体会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一、在专业育人中渗透爱国情操
我始终认为,理科生的爱国,不仅是语言上的情感表达,更应该转化为实际行动,学好专业技术,将来为国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创新基地的学生经常需要用到电源芯片做实验。有一次,我购买了超出平常一倍数量的芯片发给学生,他们很惊讶,就问我:“陈老师,您以前经常叮嘱我们要省着点用、小心点用,怎么今天发给我这么多?”我高兴地说:“你们知道以前这样的进口芯片多少钱一片吗?18元!现在同类型的国产芯片只要1块3!”我紧跟着又说:“你们想想,以前技术落后,别人赚了我们多少钱啊?现在我国在多个领域的芯片技术上已经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,我们也跟着幸福啊!”
最近,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事件在创新基地引起热议。我抓住这个机会,勉励学生:“国家发展高端芯片的重大机遇,就是你们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机会!”
二、在心理育人中体现人文关怀
理工科学生培养,特别是电子信息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,是严谨的细节控。99.9%的精度,0.1%的误差,搭电路、测电流、调电压是这样,做任何实验都是如此。时间久了,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且情绪不稳定。因此,我特别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,做到育心和育人相结合。
去年,我发现14级郭同学精神状况不好,深入交心后,发现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算法问题困扰着他,而且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事情。这时,我立刻组织了一个技术小组,和他一起攻克难题,很快就解决了郭同学的学习困惑。郭同学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发展非常顺利,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省级一、二等奖,入职深圳江波龙科技有限公司后薪酬可观。
三、在资助育人中融入感恩教育
在创新基地中,每年都有不少学习刻苦、家庭困难的学生。我始终觉得,“扶困”不是目的,“扶志”才是关键,我一直践行“物质帮助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励、感恩回报”的资助育人机制,培养学生自立自强、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。
2008届的孙同学,平时学习很努力,但在做实验的时候,总是畏手畏脚,进展缓慢。后来我了解到,他来自贫困山区,家庭条件不好,因为害怕损坏芯片而影响实验进度。针对这个情况,我以创新基地的名义,自己掏钱给他买学习资料,还安排他做点小项目,适当发点劳务费。他深受感动,学习进步很大,之后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,毕业后经过努力,已成为我国zigbee传感网标准制定者之一。后来,他听说创新基地需要做项目,便主动提供技术服务,还免费提供了50片zigbee传感模块。
四、在管理育人中坚守道德底线
创新基地遵循“关心学生,爱护学生,尽量为学生思想成长和专业学习提供最好服务”的育人理念。但是,诚信做人的底线不能触碰。我们规定:对不守诚信、弄虚作假者,一次警告,两次开除。两年前,有一位刘同学,进入创新基地不久,我布置他完成一个任务,结果做得很好。但当我问询问他技术细节时,却总是支支吾吾。我问清楚原因后,警告了他一次。但是,在第二次项目汇报的时候,他居然又把其他同学的成果说成是自己的。在深入调查之后,按照规定把他清退出创新基地,并教育他以后要牢记诚信做人的基本准则。
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一晃就是二十年。我觉得,能够在学校所需和自身所处的坐标系中找到感兴趣的工作,并作为奋斗目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,这就是我育人的初心。
谢谢大家!